【注】[1]前额发际之下,两眉之上,名曰额。[1]经之七曰:毫针者,尖如蚊□喙,取法于毫毛,长一寸六分。
[9]从经渠穴内循手掌后陷中,太渊穴也。如外敷,将香油热化少许,鸡翎扫 患处。
治法虽同胎瘤,但此患由先天肾中伏火,精有血丝,以气相传,生子故有此疾,终变火证,溃处亦难收敛。白胶香一味,为细末敷之。
如旁肿顽硬,推之不动,用针乱刺顽硬之处,令多出恶血,否则必致走黄。[16]五椎下,神道穴也。
其法非一: <1>有用两手提者。[3]锋针即今三棱针,主刺时气温热瘤邪也。
由血热遇外寒稽留,则血瘀凝结而成。(骨际曰廉,膝旁之骨,突出 者曰辅骨,内曰内辅,外曰外辅。